读《史记》:让经典照亮前行之路

《史记》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阳明先生讲,“经即是史,史即是经”,《史记》在为我们讲述古今兴衰成败故事的同时,更为我们呈现了天理大道在特定的时空、特定的人物背景下,从隐微到卓著的展开过程。

 

今天,我们通过《史记》中的一个故事,去体会故事背后的真相和规律。

 

商汤讨伐夏桀

 

夏朝末年的国君叫夏桀,暴虐无道。他无休止地征调劳役为其修建宫殿,百姓苦不堪言。

 

夏桀甚至口出狂言说,自己就像太阳一样永远不会灭亡。老百姓纷纷指着太阳咒骂:“太阳啊,你什么时候要灭亡,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。”

 

一位大臣,听到老百姓的愤怒声音,便对桀进行劝告,夏桀不但不听,反而把这个忠臣杀了。

 

而当时正在崛起的商部落,首领商汤,是个既有才干,又有德行的贤能之人。

 

商汤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,看一看民众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与不好。”

 

商汤在夏朝任方伯(诸侯)的时候,夏朝内政已十分腐败,朝野上下无不怨声载道。于是,商汤便下定了推翻夏朝统治的决心。此后,他厉兵秣马,准备多年,终于兴兵伐夏,推翻了夏王朝。

 

在《史记》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故事。比如,商纣王穷兵黩武、重刑厚敛,最后被周武王所灭;秦始皇暴虐无道,结果秦二世而亡。

 

这些历史故事,无一不在为我们呈现着“道得众则得国,失众则失国”“依道而行,顺之者昌;背道而驰,逆之者亡”的历史规律,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,由于对大道明白与体证程度的深浅程度不同,所引发的种种人间悲喜剧。

 

人世间的事事物物,纷繁复杂,但背后的规律,亘古未变。

 

 

一部《史记》,展现了三千多年的王朝更迭史。每个朝代在建立的时候,都是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,而在其衰败之时,也都是有迹可循。同样的,对应到我们的家庭中,孟子有“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”的著名论断,老百姓也有“富不过三代”的民间谚语。那么,我们可以从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”的“历史周期率”中学到什么呢?

 

下面这段对话,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。

 

一位智者说:“我生六十余年,耳闻的不说,所亲眼见到的,真所谓‘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’。一人,一家,一团体,一地方,乃至一国,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。

 

大凡初时聚精会神,没有一事不用心,没有一人不卖力,也许那时艰难困苦,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。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,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。

 

有的因为历时长久,自然地惰性发作,由少数演为多数,到风气养成,虽有大力,无法扭转,并且无法补救。

 

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,它的扩大,有的出于自然发展,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,强于发展,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,艰于应付的时候,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,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。

 

一部历史,‘政怠宦成’的也有,‘人亡政息’的也有,‘求荣取辱’的也有,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。你们如何才能跳出始兴终亡的历史周期率?”

 

听完这位智者的问题,另一位领导者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:“我们已经找到新路,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。这条新路,就是百姓。只有让百姓来监督,我们才不敢松懈。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人亡政息。”

 

 

 

星移斗转,人间沧桑。几十年过去了,两位智者的对话言犹在耳、振聋发聩,留给我们诸多的思考和警示。

 

《论语》有言: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《史记》中兴衰成败的故事,就是在警示我们:不管是作为个人,还是作为家庭,抑或是经营一家企业,我们都应该紧紧拥抱大地、依靠百姓,扎根群众、顺应民心,因为,这就是道之所在。有道则吉,无道则凶;非其神圣,自然所钟。

—————正文结束———

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,你有两个选择:
1、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,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,让世间多一点爱。
2、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,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。
但是,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,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!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!
据统计,98%以上的人选择了分享与关注!

标题: 读《史记》:让经典照亮前行之路
地址: https://www.zhaowendao.com/10967.html
请加微信: wxzhaowendao,转载注明: 朝闻道

相关推荐

王阳明:大雪过后,抬头看天

正德四年正月初一,贵州大雪。 被贬此地已三年的王阳明,特地赶到城头赏雪,并写下一首咏雪诗: 城里夕阳城外雪,相将十里异阴晴。 也知造物 ...

让自己越变越好的五种心境

有句话说:“心晴的时候,雨也是晴;心雨的时候,晴也是雨。”我们有时无法改变处境,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。今晚的夜读送你5种好心境,愿你把 ...

人生努力的意义,到底是什么?

有些问题,一直徘徊在我们脑海中。 努力的意义,是什么?快乐,是种怎样的状态?有了钱,有了权力,有了知识,我们能获得幸福吗? 亚里士多 ...